上一页|1|
/1页

主题:软即是硬?深圳楼市新政解读及对南京启示

发表于2010-05-07

5月6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网站上公布了《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意见》。继伟大的首都北京之后,另一个大都市深圳——这个有改革开放先驱(呵呵,也曾是先行者,如今似乎无甚可“先”了,大萝卜且称之先驱吧)之称的地方也出台了地方细则,之前各方猜测的软硬之争,尘埃落定。个中滋味,谁人能解?

大萝卜在深圳谋职十载有余,因此也特别留意相关资讯。新政一出,但做些分析无妨,对眼下正处于混沌中的南京楼市抑或有些启示性。

不妨一一解读吧。

发表于2010-05-07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通常开篇无非官样文章。“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要迅速将思想统一到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上来”,值得玩味的是“迅速将思想统一”之词,说明大家还有不同声音和意见,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各方,甚至有某些机构或个人的小九九。你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现在要共度难关。要有政治觉悟。

发表于2010-05-07
二、认真落实住房建设的相关规划和计划,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

重点说的是保障房和人才房。与南京有所区别的是深圳有很多历史问题的城中村,所谓“城市更新”工程,是否看以看成是小产权房部分解禁的预期成果?尚无明细解释。

同时提出“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建设总量、结构、用地、资金及相关实施措施”与深圳政府一贯重视人才的思路一脉相承。就是要大力进行人才结构调整的创举。深圳特区不特了,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未来如不能够成功转型,发展堪忧。这次,政府审时度势,宁可失去部分的土地GDP,也要把人才素质搞上去的决心,令人钦佩!南京似乎亦有可借鉴之处。

发表于2010-05-07
三、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这个承袭了国务院的刚性要求,无甚新意。一个关于税收控制,还有一个关于信贷控制。地方政府遵章照办。深圳财政收入就很高,不缺钱,土地财政依赖性不强,令行禁止,基本还是个乖孩子。了无深意。估摸南京也就是执行了。

对比“新国十条”,大萝卜发现,本次深圳发布的调控细则并没有太多推进,只是“新国十条”的落地执行。深圳最终未像公众预期般地出台“限购令”,半个月以来国家政策在深圳已经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深圳楼市成交已经开始出现大幅度调整,新房成交由新政前的每日160套,连续跌落到了第三周的日均40套。炒房客离场效果明显,所以深圳没有出台更严厉的措施。官方发言人称“现在没出,不排除将来不出,如果未来房价重新上升,未来也可能会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似乎还有未落地的靴子,一旦有抬头迹象,将随时出招棒喝。

发表于2010-05-07

细则中“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这一政策是“新国十条”中所要求的,并未有所变化。

据大萝卜了解,深圳商业银行新政后已经执行了这两条要求,尤其是后者,对于不满1年的纳税或社保的非深户,不少银行已经暂停发放房屋贷款了。但是如果有买家一次性付款购买第三套或更多住房,仍然是可以的。此外,若非深户可以提供一年以上的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那他也可以获得贷款;而即便是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但他采用一次性付款购房,依然是可以购买的。因此,可以想象到最夸张的一个现象就是:如果你是一个实力雄厚的非深户,可以提供以上相关证明文件,那么你可以通过贷款买两套房,同时还可以再通过一次性付款买第三套甚至更多套房。这似乎给有些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南京楼市大半月来已经价量齐跌,调控得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数度押后出细则,也是有观察效果而后动的意思,估计南京地方细则也将是不偏不倚的执行吧。

发表于2010-05-07

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重点说的是低收入人群和人才安居的问题。细则提出“年内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房及人才安居房5万套,分配供应1万套,发放5000户低收入户籍家庭保障房货币补贴”。十分明确的量化。

同时很严肃的发布了“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通过配售方式新取得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住房的家庭(包括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或个人,再行购置商品住房或将保障性住房擅自转让的,政府直接回购该保障性住房,并重新分配给其他符合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住房条件的家庭或个人。”

发表于2010-05-07

我们渴望的是一个公平的社会。诚如此类住宅在相当一段时间对商品房的影响式微,当人们更在乎的是一个一个公平正义的城市,一个和谐、法制的城市,一个能够留得住人才的城市,

一个给予人才充分舞台和后援的城市,也是一个可以长足发展的城市。

发表于2010-05-07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未来楼市管理,信息管理将是一道难题,需要多部门提高共识,协调解决。如何执行,仍值得细化。此外提到针对中介服务的监管值得期待,各地的中介在高企的楼价前都显得混乱无序,是需要整顿一下。相信南京也会借鉴。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