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贡院明远楼附近七棵树保不保?

发表于2012-12-26

科举博物馆一期工程绿评会,昨天在秦淮区举行。这也是南京实施绿评以来,涉及树木数量最少的一次:原本方案中也只涉及到20棵大树的去留,后来,经过优化又减少了7棵。因此,根据昨天提交给13位绿评员的方案,只需要迁移12棵树、淘汰1棵。

然而,位于贡院门口的7棵树,到底要不要保留下来?绿评员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成为昨日绿评会的争论焦点。

发表于2012-12-26

争论

7棵大树是走还是留?

涉及树木数量并不多,而且通过优化,需要迁移淘汰的数量从20棵减到13棵,保下了1/3。本以为这场绿评会很平淡,没想到,就是这保留下来的7棵树,却引起了绿评员们的争议。

发表于2012-12-26

反方

“这7棵树,是不是一定要保留?”市民绿评员穆小星说,贡院门口的十几棵树包在小黑屋里20来年,有的烂成了空心,有的树因原先的生长空间太小,被挤得歪歪扭扭。

专家绿评员、江苏华东建设集团研究员级高工樊有维也赞成这个观点,“不能为保留而保留。施工对浅层土壤改变比较大。如果工程完成了,这7棵树也完了,反而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他认为,7棵树还是以迁出为好。

不能为保留而保留

发表于2012-12-26

建议:绿评提前介入设计,建设与保树完全可以融合

“建设方案都定了,工程已经奠基了,现在再来进行绿评,我们只能接受。”南京市政府参事、园林高级工程师李蕾也是昨天的绿评员组长,让她觉得遗憾的是:如果在整个工程的规划之初就进行绿评,可能会保留下更多的树、将建设与保树的关系处理得更好。

李蕾说,这也是南京第一次非交通工程进行绿评。以前的道路工程、地铁工程,受空间条件限制很难避让,但建筑不同。她建议,在方案制定的阶段就应该明确,哪些树是可能动的,世界上有很多好的典范,建筑与树完美融合,如果在做方案时考虑到,完全可以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建议以后对建筑工程的绿评,应该提前介入。不要等到方案都确定了,再来谈有几棵树可以保留。

另外,博物馆工程将在地下建四层,上面复土层不可能很厚,复绿时能种多大的乔木,土壤是否可以给植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这些都需要细化考虑。

发表于2012-12-26

未来复绿新增400棵

博物馆的工程完成后,这里的绿化建设将怎么做?昨天的绿评会上也拿出了方案。

科举博物馆的理念就是“人文绿馆”。植物配置要比现在丰富很多。乔木选择银杏、松树、槐树、朴树、白玉兰、栾树等;小乔木配合古建群落选择金桂、龙爪槐、桂花、红枫、海棠、日本晚樱、紫薇等色叶及开花类苗木;灌木选择早园竹、慈孝竹、南天竹等;地被类选择麦冬、矮生百慕大和黑麦草等。

通过整体恢复,新增树木约400株。

发表于2012-12-26


被保留的半边树。

绿化效果图。

发表于2012-12-26

“这些树被小店铺包了20多年,终于解放了,得以重见天日,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昨天,夫子庙科举博物馆及周边配套项目一期工程进行绿评,牵涉到的20棵树,方案几经调整,保留的树木由两棵增加到了7棵,而得以幸存的5棵树还是病怏怏的“半边树”。为了多留这5棵“半边树”,博物馆的号舍方案进行了调整,让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它们能够自由的呼吸。


发表于2012-12-26

方案调整,20棵树中保留7棵

早在上个月,科举博物馆项目就抽出了绿评员,并进行了现场勘察,但是一直到昨天才举行了绿评会。对此,组织方透露,因为方案一直在调整,“夫子庙的树都是50年左右的,我们希望能多保留一棵是一棵。”而一直到绿评前一天,方案才最终确定。

记者看到,科举博物馆及周边配套项目一期工程涉及20株树,在最早的方案中是保留两棵,其他的有相当一部分要淘汰、迁移。但是昨天的方案中,保留树木变成了7棵。

发表于2012-12-26

方案将每株树进行了编号,其中梧桐19株,刺槐1株,并给每棵树配上了照片。7株梧桐通过方案调整予以保留,另外12株位于金陵路和龙门街的梧桐则因工程建设需迁移,1株刺槐因为已经属于老树,有枯死现象,老树再次迁移,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低,移植成活率低下所以建议淘汰。

发表于2012-12-26

绿化提升 新增树木400棵

科举博物馆作为市政府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改善夫子庙景区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实现文化、旅游和民生更好的融合,有利于提升整个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国家5A级景区的品质,推动夫子庙地区由商贸旅游景区向文化休闲旅游景区转型。所以博物馆将来的绿化也非常重要。

绿化方案显示,及周边配套项目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历史街区改造,改造时将会尽量增加绿化生态空间,丰富绿化形式,充分体现南京“山、水、城、林”的特色。在地块绿化范围之外的地方见缝插绿、实体围墙改造为绿化墙等形式,实现生态、交通及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延续人文特色。

总体理念是“人文绿馆“,景观主要打造科举文化,与主体建筑规划理念相统一,主要结合原来的植被方式进行。在保留现有7棵树木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恢复,新增树木约400株,骨干树种乔木选择银杏、松树、槐树、乌桕、白玉兰、栾树等树种;小乔木配合古建群落选择金桂、龙爪槐、桂花、红枫、鸡爪槭、海棠、日本晚樱、紫薇等色叶及开花类苗木;灌木选择早园竹、慈孝竹、南天竹、红叶石楠、海桐、红花继木、金丝桃、红瑞木、花叶常春藤、凌霄、云南黄馨等,地被类选择宿根花卉、麦冬、矮生百慕大+ 黑麦草等。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