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早安墨香】医保潜规则,多家媒体解读,信心公开或是关键。

发表于2013-03-01

医保潜规则存在吗?近日,关于医保潜规则的新闻此起彼伏,引起公众的关注。今日,小编为您整理关于医保潜规则相关新闻,并进行深度解读。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医保问题,大家都来关注下吧。






事件缘由:

被转发的微信称,医院下达命令表示,医保病人定额10500元,如果钱数剩余归医院,医院将给科室奖励,但如果超出定额将扣科室和医生的钱,并要求这一制度不能向患者透露。微信的主人认为这种制度刻薄,因为医疗里有很多不确定性,某些病人病情重,别说10500元了,10万也不能担保医治好。

是否医病医到10500元就要赶患者出院?不让患者出院则要扣医生钱。发微信的人称,他的表妹最近因为这个原因(超定额)被赶出医院了。知情人士称,这条微信内容来源于外省基层医院的一名医生。

截至昨晚9点,这条微博已被转发7万余次,1万多人对此进行评论。大部分网友对此“潜规则”表示愤怒和失望,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是行业内部的人,指出微信内容反映了存在已久但没人敢说的“潜规则”,并对于消息的披露表示赞许。对此,于莺表示不接受采访。“我陈述现状,但更要保护朋友!”




解说:总额可设浮动区间

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向记者表示,人社部推出的医保总额预付的相关规定其实就是一个费用总额包干的办法,这一政策初衷是为了控制乱开药和过度医疗行为,无疑是好的。不过一些医院在执行上却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不是合理规范医疗秩序,却只是图管理起来省事,就出现了将医院医保总额预付指标平均分配给医生,换言之就是平均分解给病人这一不合理的怪现状。


她建议,指标毕竟是死的。因此,本市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下达给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目标不再是一个固定数字,而允许其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这样可能更为科学合理。

发表于2013-03-01

《人民日报》评论:医保暗含灰色潜规则 堵住医保“黑洞”须让信息公开

截取部分:

那么,如何用最小的代价破除医疗机构的信息垄断?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信息。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但只要把医疗机构的诊疗费用信息公之于众,“信息壁垒”就会土崩瓦解。

例如,在北京三甲医院中,同样是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有的医院平均住院费不足7万元,有的却高达11万元。同样的手术,为何费用如此悬殊?医保部门顺藤摸瓜,就很容易发现漏洞,堵住不合理支出。而患者也能够在比较中进行鉴别,选择技术好、费用低的医院就医,逼迫靠增加消耗获利的医院节约费用。同时,医保部门向患者公开医保报销费用清单,让每位患者自己审查账目,如果发现不合理费用,可以举报并获得奖励。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视器”。倘若医保机构能够以信息公开为突破口,建立专业监督与全民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医保“黑洞”就不难堵住。

发表于2013-03-01

京华时报:医保潜规则内情 医院只为保盈不亏

多地医保机构给医院下达了费用指标,限定每个医保住院病人10500元治好,没用完的余额归医院,超额则医院自行负责荒唐之至,这不是变相承包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院为了保盈不亏,也纷纷制定了内部的规矩:医保病人花完一万元定额就立即安排出院,不管病有没有治好,需要继续治疗的只能重新挂号入院,这样才能有新的费用指标。

有些重病患者已经深受其苦,拖着病体住院出院反复的折腾,已有报道广州某心脏病患者在被迫出院期间发病身亡,一万元“定额”活活卡死了病人!

患者参加医保,目的是治病,而不是为了这一万元限额,参保人月月不落的缴费,或许一年也没有进过医院,但或许一病就是大病,参保最主要的意义就在这里,现在你说一万元封顶,心脏手术做半截就得缝上待下回分解,谁受的了?

基本医保还不同于商业保险,应更侧重于福利性质,别说能不能盈利,就算是办亏了也要兑现承诺,把病给治到位,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在托底。可是我们的医保竟然办成了变相承包,不讲专业审核,只拿钱说话,你倒可以保证不亏了,却让百姓吃了大亏!连自负盈亏的商业医保都不带这么干的,要连这点专业性都没有,保准它卖不出半张保单!

发表于2013-03-01

你怎么认为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