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利剑相继出鞘 稳定房价等于降价

发表于2005-06-14
今年以来,稳定房地产价格成为国家政策的一时之重,一柄柄利剑相继出鞘,直指一路呈飙升之势的房价。 

一时之间,房地产价格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言必称降。《××市房价大跌》、《房产新政刺激××楼市,业主降价10万抛卖二手房》、《七部委新政见成效,××个别楼盘每套狂降30万元》、《受政策打压××楼市11个板块均价下降》……诸如此类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凡此种种,大有置房价于暴跌之地而后快之势。这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政策?稳定房价就等于降价乃至于暴跌吗?面对不绝于耳的降价之声,我们不可不察。
发表于2005-06-14
上海感冒,全国吃药。不少业界人士如是评价当前的房地产新政。此类说法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房地产新政的突出针对性。的确,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增幅过大,已是不争之实。2002年以来,上海市区房价涨幅每年超过了30%,不少专家惊呼“上海房价比拼伦敦”。可见,房地产新政的出台主要就是针对这些房价涨幅过大的局部的一线城市而言。换言之,这些一线城市即是稳定房价的重点地区。分析这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既要看到大量外来资金涌入、投机炒作现象严重、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不合理因素,也不能忽视了城镇人口增加、土地和建材等价格上升、商品房质量不断提高等合理因素。落实房地产新政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认知各地房价构成情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把握力度,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搞一刀切、简单地一降了之。
发表于2005-06-1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价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固然加重了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若房价暴跌,又何尝不是市场低迷、经济衰退的表征呢?试想若房价大落,银行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呆账坏账将成倍增加,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金融业能否承受?在居民总财产中占绝对份额的住房一旦价格暴跌,还意味着居民财产的缩水和贬值,进而影响其消费支出,国内需求也会随之大落。这对经济的发展,又将是怎样的冲击?资料显示,1997—2000年,香港楼价下跌影响所及,私人住房的净资产从3.7万亿港元跌至1.8万亿港元,很多买房按揭者损失惨重,成为“负资产者”。房价暴跌不可轻言,其害决不可等闲视之。
发表于2005-06-14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必然会导致执行政策的走样。查遍包括“国八条”、七部委《意见》,直到近日国家建设部出台的稳定房价时间表在内的一系列房地产新政,均无“降价”二字的踪影,倒是在字里行间觅到了“降幅”之义。可见,房地产新政是旨在“降幅”而不是“降价”,是要保持房价的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二者不可混同视之。各地在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既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把房价过大过快的上涨势头控制住;又要防止措施不当,而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大的波动。 

当然,稳定房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在一定时间段内,房价小幅涨落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通过房价多次的小幅回落,也是部分城市畸高的房价回归理性、实现“软着陆”的一条有效途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稳定房价,要降低的是房价的涨幅,要提升的是居民奔小康的信心,要稳定的是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发表于2005-06-14
降价是再所难免的事,只是降的缓和急的事
发表于2005-06-15
降价看来是再所难免的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