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为何说没有袁世凯: 甲午战争将提前爆发

发表于2010-02-24
核心提示:李鸿章之所以后来欣赏袁世凯,就是因为袁世凯在朝鲜执行的政策极大地支持了李鸿章的战略,而袁世凯本人是不清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他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当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背后的李鸿章是看得很清楚的,因为朝鲜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中国是利益攸关的一个事情。 凤凰卫视2月2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物,在晚清几十年的政治生活当中,他真正谋取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巅峰地位。他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辟了一个时代,历史曾经以他为分界线。这个人物,不管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人们对他的恶毒诅咒和赞颂之词一样的多。
尽管每一个见识过他手段的人,都不得不佩服他的领袖才能和超凡魅力,但是作为政客的他,实在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对这样一位以建立不世事功而自诩的人物,后世史家却一再的以道德判词来痛贬,对他的事功好像不屑一顾,对他的败笔却是一书再书。
说他是一个阴谋家,是一个伪君子,是不折不扣的窃国大盗。先窃清朝代以民国,后窃民国代以洪宪王朝,没错,我们说的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多少年来,我们对他实在谈不上有多少了解。我们已经习惯了袁世凯那种僵硬的漫画式的脸谱,而事实上,能或许包含了人们大量的傲慢与偏见。那么在这里,让我们索性花一点时间,好好来观察一下这位重要历史演员,卸妆之后的面目吧。
解说:这是是河南的袁林,当地人称之为袁坟,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袁世凯就葬在这里,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这个碑铭是袁世凯的一生好友徐世昌题写的,碑的背面该是死者的生平事迹,功过是非,但是袁世凯墓碑的背面,却一片巨大的空白,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看来,当时的人们跟现在的我们一样,在这个人面前充满了巨大的疑惑。
发表于2010-02-24
讲解员(袁世凯故居):后边这座楼房就是袁世凯出生的楼房,这座楼房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末时期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姓石的庄园,在石家家道中落以后,在1858年由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出巨资购买回来,并在此修建了袁宅。

解说:1859年的秋天,河南项城的望族袁家新添了一个男孩,在外打仗的袁家长辈给男孩取名为世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出生在乱世的男孩,不但给家族带来了荣光,还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张华腾(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袁氏这个大家族我刚才说的,不是个一般的家族,袁氏这三代出了两个进士,两个举人,四个秀才,做官嘛,做到总督、侍郎。

记者:这份也就是袁氏家族的家谱表,袁世凯,父亲袁保中,祖父袁树三,袁家不是从袁世凯开始发家的,要数这个袁甲三,也就是袁世凯的叔祖父,二爷,当时他在朝中是位居一品官的漕运总督。

解说:袁甲三是袁氏家族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蹿红,与太平军的兴起有重大关系。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紫荆山区起事,仅仅用了两三年便夺走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这一时期,曾国藩、李鸿章等文职出身的官员,都纷纷走出书斋返回地方筹办团练武装,成为著名的团练首领。与曾国藩同朝为官的袁甲三也随潮流而动,回乡练兵。战争把整个袁家都卷进来了,袁家可以说是个书香门第。这个家族对家国、君父有着虔敬的忠诚,于是在袁甲三的带领下,袁家的男人们全力投入到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战争之中。

张华腾:袁甲三他死于1863年,怎么说呢,可以说是壮志未酬,但是他死之后曾国藩给他写的墓志,就是说诸军之所以能够平定江南,也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就是因为袁甲三,他的原话就是“公扼守江淮,使我们无后顾之忧”。
发表于2010-02-24
解说: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17岁的袁世凯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考得任何功名,三年之后又考了一场,然后第二次的失利使袁世凯对科举之路彻底绝望了。一气之下,他烧毁了过去全部的诗文,发誓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袁世凯正好二十岁。

袁腾飞:他是没有考上举人,但是就跟我们现在讲,就是这个人小学文凭跟小学文化并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觉得袁世凯至少从他的早年看出来,他虽然是按现在的话讲比较另类,比较叛逆,但是他应该说为他日后的发迹,应该说积累了一些个,怎么说呢,按我们现在的话说,积累了一些基本功了应该是。

解说:多年以后,袁世凯当了民国大总统,提到读书人嘴里还是十分尊敬,每当遇到什么事情时,总喜欢说一句口头禅“这比做文章容易多了”。

科举不中的袁世凯烧掉了书本,却发现自己的前途茫茫,在随后两年时间里,袁世凯到北京、上海都找过工作,似乎呢也都不太如意,期间还流传着他在上海的艳遇,说是身陷人生低谷的袁世凯遇到了青楼名妓沈氏,然后儿女情长,缠绵悱恻,如何如何。总之,这个时期的袁世凯奔波也奔波了,玩乐也玩乐了,甚至还在家乡娶妻生子,生下了长子袁克定,就这样过了两年,到了袁世凯22岁的时候,他终于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那就是弃文从军,他投靠了淮军著名的将领吴长庆的部队,庆字营。

张华腾:因为吴长庆是淮军的一个著名的将领,和袁家还有着比较深厚的这种关系,袁保庆他和吴长庆是莫逆之交的朋友。
发表于2010-02-24
李扬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那么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男人来讲,可能只有两条出路,一个就是考科举,一个就是从军。从军成功有很好的例子摆在他的前面,也就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湘军还是楚军还是淮军,都取得了那么大的功绩。这个有相当的一个启示作用,年轻人很多人在考功名考不过去的时候,他可以去通过参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袁世凯正好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条件。

解说:就像一尾鱼一样,袁世凯终于游进了自己的海洋,相比那些诘曲聱牙的古文,袁世凯更喜欢军营生活。在这里,他可以纵马驰骋,不受约束。但问题是这只是袁世凯的个人意愿,到了庆字营之后,父亲的朋友、军队的长官吴长庆,并没有打算让袁世凯驰骋战场。

张华腾:吴长庆本身是个军人,但又是一个儒将。所以说他在军队中要找老师,要教袁世凯,让袁世凯再发奋,再重登科场,参加科举考试。

李扬帆:吴长庆觉得袁世凯既然是从北京过来的,你又是正在考功名,那就先到我这来,你还是跟我的儿子一起读书吧,吴长庆的儿子的教师,老师是谁呢?就是著名的张謇,也就是后来的大状元实业家。

发表于2010-02-24
解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袁世凯本是带着豪气来参军杀敌的,却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还是读书和科举,袁世凯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必须自己来争取。

张华腾:有一天袁世凯闷闷不乐,他说我家,我不是没田可耕,我家有地,有田可耕。我来这也不是做这样的差事的。袁世凯就说那现在法国侵略安南,吴长庆又是广州水师提督,肯定要培养人要准备上战场的,但是现在这样的话,我不会呆时间长的。

李扬帆:后来张謇就跟吴长庆说,他说这样吧,他说看来他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干脆给他安排一个军队里面的一个职务吧,后来就给他到了营务处,营务处实际上就是一个办公室参谋、打杂的这么一个机构。

解说:虽说是小兵一名,但袁世凯已经非常高兴了,从读书人变成军人,是身份的重大转变。袁世凯进入庆字营后不久,军营里发生了一场骚乱。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