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画虎第一村领头人----王建民

发表于2011-09-03
在画虎村,我们还听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今市长书记来了,正在作画的画家们,连头都难得抬一下。因为市场订单往往一要就是上百幅,大家忙着日夜赶画。王公庄的农民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理由何在呢?为了解谜底,我们又来到四大虎王之一的王建民家中拜访。
王建民是一位爽郎健谈的中年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绘画,是带领王公庄从一个普通农村走向中国画虎第一村的领头人之一。
 
为了理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他给我们讲起了从前的经历。王建民说:我父亲在当地,也是一个有名的画匠,他当时画画,是一般的民间艺术,画些鱼啊,仙鹤啊,拿到集市上去卖,卖个一两块钱,两三块钱。那个时候我还小,也拿起笔,跟着学画,慢慢地也就爱上这一行。
王公庄,原来确实如我们所猜想的那样,民间早有画年画的传统。王建民说:正是受到父辈最初的艺术启蒙,我父亲就送我到睢县美术学校,跟王培震,彦卿,培双,俺四个一块儿去的,先学一些简单的铅笔画,学一些构图,设计。
那个时候,他们并没有专攻画虎,而是四处跑市场找买主。直到他们发现,各地书画市场花鸟山水很多,动物画稀缺,才开始尝试动物题材。画一些鹿马牛羊,狼狮虎豹。进入市场以后,当时,我们四个人一起到的北京,我带了好几幅画,全部叫人收购完了。一幅画也就是五六十块钱,当时就感觉很不错。市场上这东西少,俺就去画。
然而那时候,由于技法还不够成熟,市场认知度也低,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少坎坷艰难。当时出去卖画的时候,也有很多辛酸事。记得俺跟彦卿那一次,上郑州去给一个客户送画,一下火车,就开始下倾盆大雨,我们两个人的衣服全都给淋透了。我们只好买了一块塑料布,光把画给裹住,身上全淋湿了也顾不上了。
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是他们的共识。12年前的上一个农历虎年,他们发现虎的题材广受欢迎,从那时开始,他们就逐渐把动物画调整为以虎为主,并由原来的上山虎下山虎,增加为五虎八虎十虎。也就是在那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画虎的题材又有了新的突破。
有一天,一个客户给我打电话说:王老师,看能不能给我画一百个虎?原来,我只画到九个虎,十个虎。画这种群体虎,是比较难的,现在要画百虎,确实把我给难住了。画百虎的题材,必须多样化,每一个构图,形式必须变化,第一次设计百虎,我着重是表现这虎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那第一幅百虎图,我画了两个月,价位也不高,非常低,当时卖到4000元钱。百虎的谐音是百福,寓意吉祥。这种题材一出现,大受市场欢迎,成了王公庄的主打产品。售价从百元,千元,到万元的跨越。
在王建民的小院里,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最近精心绘制的百虎图,据说这幅长卷,他打算自己收藏,即使出价10万他也不愿卖。
和许多画家一样,王公庄的画家们,也经历了从临摹名家名作,到另辟蹊径,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转变。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王建民的作品,已形成大气而不失精巧,蕴藏农民质朴豪放的风格。他笔下的虎,工整严谨,精细逼真,老虎眼睛里的细纹,舌头上的血丝,无不刻画入微,对虎的观察把握非常精到。
写生这一块,好多人问王建民,你生在一个平原地区,又没有见过虎,离大城市又那么远,你为啥要对虎的题材这么感兴趣呢?王建民说:一个是咱商丘动物园里养了很多只老虎,我经常上那儿去写生,有时候还跳过栏杆去画,经常被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吵出来。二是我一有机会就会到上海,北京,东北等野生动物园去观察写生,积累了好多关于虎的素描和照片。
在画虎村采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很多人在宣纸上画工笔老虎,常常用画油画的排笔,显得十分独特。据说王公庄的画,受到市场欢迎,与这种画技有关。这是王建民独创出来的绘画技巧,当时用毛笔画,看上去非常淡薄,后来他就改用油画笔画,毛量多一点,画后质感比较好。打那以后,现在很多绘画的人都用排笔去画。王建民说,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创举吧!
把油画排笔引进传统的国画中,用这种方法,一遍遍反复点拖,画出来的绒毛质感,看上去厚实可爱,效果独特逼真,与自然界虎的毛色极为接近。
王建民告诉我们,清初画家石涛,笔墨当随时代,是他很喜欢的一句名言。笔墨是画家艺术思维的体现,只有广泛吸收各种有益的元素,才能把心里的真实感受完全表达出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