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买房的辛酸故事,以此献给草根的我们

发表于2013-05-08

近年来,随着楼市的风起云涌,买房故事也不断成为媒体竞相追捧的热点。在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能够买一套房、拥有一个家也是许多奋斗中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一代的买房人,正在经历着心酸的买房故事,你是哪个城市的主角?

发表于2013-05-08

三代人购房故事:80后满眼辛酸主动选择当房奴

购房心态

70后:咱是房奴第一代

2002年,王佳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住房,现在正换个大房子。“我们完全算得上是‘房奴’第一代。”王佳觉得,70后是个不上不下的年代,“风光不如老三届,牛气难抵暴发户”。也正是如此,不知不觉中成就了买房事业,当上了房奴第一代,“我们这一代先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买房,过了几年就发现而立之年恰逢房价看涨,手上的房子已经成了自己最大的一笔财富,于是有人便开始了。”

和80后相比,70后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他们不但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中坚力量,而且赶上了最后一波福利分房的好日子。对于70后来说,买房似乎是一种顺理成章,就像结婚生子一样,到点就该办了。相对目前的楼市,在70后大规模买房的时候,无论开发商的实力、产品、设计、规划还是理念,和现在都相差甚远。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70后购房时对房子的认知,是无法和现在的80后相比的,“摸着石头过河,差不多就可以了”,或是当时购房的一种常态。


发表于2013-05-08

80后:我要当房奴

看着现在的房价,70后理当为当年早买房而“偷着乐”。2010年,第一批80后三十而立,大多数人都要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因此房子就成为头等大事。然而,80后购房群体有别于其他年龄层的消费者,他们想买房但经济实力有限,能够承受的房价不高。君不见,天涯、猫扑等论坛上经常会出现80后发出的“我想当房奴”、“大家每人捐我一元钱,我想买房结婚”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帖子;在此次调查中,70.5%的80后认为“90后涌入购房大军的现象”是因为“90后的爸妈有钱”。细细品味,不难体会80后买房的辛酸。


发表于2013-05-08

北京天价房均价近10万 家长称不愿输在起跑线

资源分布不均,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直接让北京的房成为炙手可热的高价抢购品,也造就了被戏称为“宇宙的”的天价房。

网友“@AdRa1n”近日在微博上发了一个房地产中介的价目表,显示北京市五道口的房子10万元每平方米。其实,这是北京海淀区五道口的房,37平方米预售价350万元,均价为10万元每平方米。

发表于2013-05-08

“天价”但依然抢手

“宇宙的”能有如此天价房的出现,关键在于它的属性——“房”。业内人士分析称,五道口的房子涨势迅猛,主要由于其是房,、。

根据北京市教委规定,义务阶段招生采取“免试、就近原则”,各依据所划服务片,首先接受片内学生,保证片内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状是,北京的资源、质量相差颇大。

法治周末记者随机采访数位家长发现,在他们的心目中,从幼升小、、中考到高考,资源程度与难进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其中西城、东城、海淀乃是重中之重。

所以海淀房曝出10万元天价也并非偶然。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海淀区房目前比较抢手的区域除了上述提到的五道口之外,就要数中关村了。

“这里家长争夺最激烈的就是中关村、中关村三小的房了。”业内人士刘勇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这两所名校的房子价格都在8万元以上。”

刘勇说,想办家长都要提前几年就作准备。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提前3年。“如果孩子6岁,那么至少在3岁时就要在房了,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记者走访发现,中关村很多二手房源都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老房子,有20年至30年时间了,很多是单位分房,而非商品房。走访当天,房产中介报给记者的价格是一居小户型40平方米左右的,均价约每平方米9万元;二居60平方米左右、三居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均价约每平方米8万元。而这些价格近400万元甚至400万元以上的房源都是稀缺房源。


发表于2013-05-08

来沪80后超户籍 "移民"上海遭遇买房大挑战


上海社科院城市人口所副所长周海旺在《上海80后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问题研究》中指出,上海80后外来人员的规模接近全部外来劳动人口的一半,且已明显超过了户籍青年。一群又一群怀揣着上海梦的年轻人选择把青春挥洒在上海滩上,“移民”上海成了很多人的梦想。然而梦想面前却横着一道鸿沟——房子!有限的房源加上过大的需求,让上海的房价一抬再抬,也让很多人上海梦破碎。为此房天下特邀您关注本期今日话题:来沪"80后"超户籍青年,"移民"上海遇上买房挑战。

三大不平衡开启城市移民运动

住建部政策研究主任秦虹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到,在城镇化的进城中,面临着三个不平衡,而这也是导致大批人口向大型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

报告中她提到,中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大中小城市的不平衡、公共服务的不平衡,导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或者中小房地产需求向城市的移动。以北京为例,过去十年,北京新增的人口中,20岁到49岁之间的人口,占的比重55%,2011年占到62.8%,也就是说北京一年新增常驻人口将近60万,有20岁到49岁人口占到了62.8%。


发表于2013-05-08

相较上海 其他城市更加突出

我国农村人口持续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报告中所提到的“外多内少”人口结构性特征,已经开始在不少东部沿海城市显现:深圳外来常住人口比重高达70%多;截至2012年3月,苏州实有人口达1300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截止2012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达2069.3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达到773.8万人。在上海,这一特质更集中表现为80后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过半。

这一群体能带来什么延长了上海“人口红利”

日益老龄化的上海,这么一股新生热量的涌入也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有表示,80后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增加,给上海带来的直接益处,是延缓上海老龄化进程、延长“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时期。

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曾指出,上海老年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总抚养比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上,由于年轻来沪人口的稀释作用,上海实有人口总的抚养负担水平不高。其中,老年抚养比为13.9%,比全国平均水平(11.9%)高出2个百分点;总抚养比为21.8%,不及全国平均水平(34.2%)的三分之二。

其中还外来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将是上海人口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上海未来[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小区网论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80后外来人口增多对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改善利好,而且这种改善会相对持续。


发表于2013-05-08

在通胀的年代借钱消费是明智之举。因为从银行借来的钱很值钱,偿还的却是贬值的钱,通胀侵蚀了钱的价值。举例来说,当你去银行签下一纸买房合约,银行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的购买力被稀释,而你却大获全胜,因为你够精明,懂得以负债来抗衡通胀。这也是银行一直以来所宣传的: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借贷消费模式。

借贷消费模式的盛行,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小泡沫产生的根源。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物价由供求关系而定。如果大家都不靠借贷,那么房价的涨跌就只能随着收入的涨跌上下起伏,反映的是合理的供求关系。而一旦人人都可以借贷了,当大家手中都有了“明天的钱”,这时人的购买力已经和他的实际收入脱节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立刻被扭曲。用尚不存在的明天的钱去购买房子时,那种不实的“求”便无限增大,房价自然急剧上升。

高房价为何能推高通胀呢?试想一下,你买房借来的贷款,即5倍到10倍的货币,而当大多数人都用贷款买房的话,贷款总额肯定超过原先的货币供给量——货币超发。房价越高,M2(广义货币)就越大!根据央行今年2月份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M2余额达到99.86万亿元,全球第一,不推高通胀才怪呢!


发表于2013-05-28

嗯,看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