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下关的记忆——来看看一些老照片吧~中山骏景的业主们见过没??

发表于2013-03-11

  下关区是南京市六个主城区之一,地处市区西北部,濒江依城,素有“金陵门”之称。

  600年前,下关就是明代造船、航运和商贸,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这里留下了远洋航海的印迹;100年前,清代“金陵关”的设立,揭开了下关“百年商埠”的序幕;民国时期津浦铁路、南京西站和长江客运码头的建成,推动下关商埠走向繁华;解放后,长江大桥等重要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下关成为大江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下关以完善的设施、优良的环境、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兴业,加快建设“融历史文化蕴涵与现代文明繁荣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江城区”。

发表于2013-03-11

挹江门旧影:




发表于2013-03-11

民国建筑——一挹江门






挹江门位于中山北路457号,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城墙的一部分。

发表于2013-03-11

  挹江门,最初是市民挖的一个门洞,称作土城门。1912年,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及铁路的贯通,经铁路由下关转运的货物大量增加。水路码头和铁路的货物人城都是从江宁马路,由下关江边码头经仪凤门人城。由于大马路一带已无足够的岸线,其它地段又因交通阻隔、地势低洼而无法使用,致使经过的货物过门不入。为此,各界人士呼吁集资,在下关垫地筑路,开辟新的街市。时任下关商埠局帮办的金鼎提议在仪凤门南开辟新城门,填平洼地,修筑马路。工程从1914年5月开始,从城门内八字山取土垫筑城门口到江边码头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热河路),垫成基地2.7万平方米。1915年3月竣工。全部工程耗银币1.5万元。后小南河基地标价银币4.7万元售出,填补工程用款。此工程缩短了进城路线,便利了码头交通,促进了下关港埠的发展。  

发表于2013-03-11

  因该城门濒临长江,“握”是“舀”的意思,握江有掬取江水之意,说明临江之近,遂改名“挹江门”。海陵门取名的说法在1941年8月日本商工会议所发行的《南京》一书中得到印证。书中称海陵门:  “因当时江苏省长韩国钧是江苏海陵人而得名。”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枢奉安南京中山陵,建造中山大道,将海陵门拓建为三孔券门,并在城楼上建成有双檐翘角叠楼9间。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国民政府下令改朝阳门为中山门、仪凤门为兴中门、海陵门为挹江门、神策门为和平门、丰润门为玄武门、聚宝门为中华门、洪武门为光华门。挹江门城门上的“挹江门”三个字由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书写。挹江门是由下关入城的重要通道。民国时期,挹江门的三个城门券都安装了厚木料制作的板门,并设有关卡检查来往行人和车辆。

发表于2013-03-11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由下关登岸经挹江门进入南京,并于当夜占领中华民国总统府,解放南京。

发表于2013-03-11

老照片:仪凤门




发表于2013-03-11

民国建筑:江南水师学堂




  由挹江门进人南京城,首先跃人眼帘的是一座颇具欧式风格的牌楼。牌楼呈深灰色,由十根方形柱组成,高约十米,一对狡貌在牌楼两侧对目而视。这里就是名标青史的江苏最早的海军一一江南水师学堂旧址。

发表于2013-03-11

  1949年南京解放后,江南水师学堂校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校,后为海军军械,其后又为海军724研究所。该遗址现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一部分为民族风格的大屋顶形式,有:原二门及其后的二厅,卷棚式轿厅,总办(校长)、提调(教务长)双层楼,楼下暖阁,东侧为总办室,西侧为提调室,民国后增建的海军部厅房,内设海军司令室,参谋长室等(厅房前的一对石狮,系解放后由三汉河法云寺移来)。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彩绘鲜艳,四进到底,颇为壮观,其中二门,轿厅、双层楼系由所在单位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于1989年耗资60万元按原式复建,并稍有增高;另一部分在二门厅东侧,系两层西式建筑,原为英籍教员盘罗、蒙罗等人的楼。历经多次修缮,原样保存完好,以上共计900平方米,已列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江南水师学堂的其它建筑已荡然无存。

发表于2013-03-11

下关诗选:绣球公园




绣球公园
王云程
狮子山前一绣球,挹江城阙近芳洲。
园湖鱼跃舟相竞,高岭莺飞影集收。
晨曙风华神剑手,晚霞光耀侣朋眸。
皇娘尚恋金陵秀,终日依依脚印留。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