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人生哲理写给所有家庭条件一般的年轻人

发表于2012-02-06
“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我的初中政治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着,声音里带着三分讥讽、三分怨忿甚至是三分义愤。我完全理解他的话,不然我不会今天还记得。但我又没有完全理解他的话,不然我不会今天才想起来,才大彻大悟而不是在之前求学的若干年就能经常想起来。

学校主要是以学习成绩论地位的,再加上一些学生活动也就把人定了位,家庭的力量体现不大,所以我们常常在走上社会之后才对这一点有深刻感触。正如我和原来我班的状元在讨论我与他如今的处境,以及其他一些原本并不努力但因家庭底子好,父母权力大而获得良好处境的同学作对比时总难免唏嘘感慨。
发表于2012-02-06
感慨过后就得思考,不然就白感慨了。思考的目的是挖掘根源并寻找解决办法,不然就白思考了。如果你正是这样一位家庭条件一般的青年或少年,例如你的父母是农民、工人,或者普通的职员、低层的干部,看看我们这些年来总结的精华一定大有裨益。即使你的家庭条件良好,只要你的父母不是极优秀、有相当地位的人,看看本书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越早明白这些事越好。

家庭条件一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金钱的匮乏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衣食住行都和条件好的家庭有明显差距。而且退一步讲,就算我们不和人家比吃比穿,人家以金钱换来的优势就足以让我们干瞪眼的。我是学习很努力的,尤其到了高三几乎没有一天睡觉超过8小时,更别说娱乐休假了。当然智力因素摆在这儿,咱也不是华罗庚陈景润,就是熬白了头发也不一定能冲击个状元什么的,但是从偏远的西北地区(录取名额少,好专业比例低)考上浙大也算不错的成绩了,何况又是女生学理工,不容易的,地球人都知道。就在我们忙着考试和报志愿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花钱去美国读本科了。我们那时候出国度门课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那是属于非常时尚和奢侈的事情。她的老爸是属于既有文化,又赶上了潮流而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在我们当地买着最好的楼盘。她托老爸的福,吃的用的东西都是非常让人惊叹的物品,用那句话说叫“只拣贵的,不拣对的”。想想当年我还并不羡慕人家,因为我的成绩好,而她并不用功,成绩也是在班上四十名开外。所以在学校这片小地方,她的江湖地位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我的。而物质享受嘛,更是丝毫诱惑不了我这样意志坚定、党性十足的人的。可当我大学毕业辛辛苦苦干起销售的时候,人家已经读了美国的金融学硕士,然后进入渣打银行的核心部门了。要知道,从国内申请出国读金融专业就有难度,而进渣打银行这样的地方就连我们名校的毕业生都不一定有机会。当我还在听着磁带拼命学英语的时候,人家拿起电话和老外呱呱呱就是一顿说。语速那叫一个快呀,整个就是一托福听力。如今我不得不羡慕了,人家老爸的钱是没白花。
发表于2012-02-06
2.人脉关系的不足

看看你家里都有什么人来,看看你老爸一周有几次饭局,看看家里都摆着什么烟什么酒什么礼盒,再看看你老爸老妈在给别人送什么烟酒什么礼盒,就知道你们家的人脉圈子是个什么情况了。

如果你老爸一星期连一次饭局也没有,家里逢年过节超不过三个花花绿绿的盒子,那你们家的人脉力量就接近高危线了。一个人的力量是一,假如他认识十个人,这十个人都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样十个人的力量都加在他身上就变成了十,而这十个人每个人都再认识十个人,于是他的力量就变成了一百。如此连接,人际关系形成一张大网,很多个人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人脉网就可以解决了。可惜我们一般条件的家庭没有这样的资源,而且就算有一些零星的渠道,没有金钱也很难在这张大网上行走。就像我高考时提前志愿报了军医大学,档案一递上去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招办的老师忙着接来自各处首长的电话,手里的条子压得像书一样厚。我的父母虽没有本事,但爷爷奶奶还是相当级别的干部,虽然老早退了休不在职,但凭着老脸找到个把关系还是可能的。我父母勒紧了裤腰带拿出5000块钱(90年代西北的工人阶级认为这已经是一笔大钱了)给人家拿去疏通关系,人家一看牙都笑掉了:“同志呀,这个当零头都不够哇。看看你孩子的造化吧。”几天以后,好几个比我分低的同学都录取了,我出局了。圣人说过,“成绩好不是万能的”,我这才信了。
发表于2012-02-06
我们做大客户销售也是一样,我们销售的产品或者是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或者是额度很小的必备设备用品。你要问为什么不能做别的东西呢?我告诉你像这样的央企或政府客户,有许许多多的人围绕着它在做生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企业或机关单位领导的子女、亲戚或朋友。那些合同额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程项目都让他们揽过去了,剩下一些技术门槛高、他们没能力做的产品和一些额度太小、他们不屑于做的产品才是我们这些没有根基的企业要考虑的内容。
发表于2012-02-06
再说一些大家容易理解的情况。比方说如今公务员考试异常火爆,但那些肥缺的差事恐怕不是仅仅分高就能拿得到的。国家划了一条线那是智商的竞争,只要过了线那就是情商和关系的竞争了。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折桂者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同样的,在石油、电信、电力等待遇超好的央企和一些事业单位,你要是没有过硬的技术或特殊本领而只想争取一个是人都能干的一般岗位,如果没有系统内的关系恐怕是连一丁点儿的可能性都没有。金融危机的时候中石油裁员,下的全是些没有背景的,加油站的工人首当其冲,而每个加油站的三四个站长(远远超编了)却还稳坐钓鱼台呢。
发表于2012-02-06
3.教育的缺陷

认识这一点就有难度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古英才出寒家”这类话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形成了两派观点。到底哪种观点更有道理呢?你会说都有道理,恭喜你,答对了(王小丫)!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往往在吃苦(尤其是物质上的)、节俭和生活自理方面更胜一筹,有一些还往往有强烈的通过奋斗改变个人和家庭现状的愿望,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品质。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经常在知识面、思维能力上表现出优势,一些干部家庭的孩子经常具有出众的为人处事的能力,有的很小就具有了领导才能。
发表于2012-02-06
虽然两方都各有优势,但最终的比例会怎样呢?统计数据显示,最终成为人才的,出自教师家庭的高居榜首,其次是干部、商业精英等,而农民和工人子弟排在最末,比例也少的可怜。不论你在任何一个国家调查,比例都大致相当。统计数据压倒性地说明了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表现普通。那,为什么呢?除了因为前面所讲的金钱和人脉的缺乏以外,更重要的是教育上的缺陷。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教育的缺陷。

一、 读书方面教育的缺陷

这个好理解。平凡的父母自己的文化水平就有限,如何能指导孩子念书呢?连孩子碰到的一道题都做不出,更谈不上在方法和思路上指导孩子了。我印象中我妈就只指导过我先乘除后加减和说过写作文要多用比喻句才不会变成流水账,此外就无能为力了;我爸就只教过我经线是竖圈纬线是横圈和地球是圆的,此外一道数学题都做不出,于是之后就全靠我自己了。那些我开了窍的科目学得都还顺利,开不了窍的像数学、历史,也就一直没有找到方法,也没有人指点,只好算了。那时候我们都特羡慕父母是老师的同学,觉得他老爸(妈)教的那一门课他就不用愁了。后来才发现,老师的孩子大部分门门课都不赖,因为他得到了学习方法和思路的指导,自然一通百通了。我一个熟人是化学博士在外企做技术,老婆是中学物理老师,他们儿子如今在人大附中名列前茅,想本科考去哈佛读呢。我在想人家是怎么教育的,一次和他们一起吃饭,发现在饭馆等上菜的时候人家孩子就拿出练习题做了起来,随时有任何疑问随时问父母,连吃肉的间隙都思考着肉的物理状态,调料的化学反应。父母的指导当然都不是直接的告知,而是引导他思考:“宝贝你想XX遇到XX会怎么样呢?下一步又会产生什么呢?条件呢?……”孩子再笨在这种气氛中也能学会思考,何况人家两口子的基因怎么会生出笨儿子呢。

发表于2012-02-06
遗憾的是理解到这个程度的家长真是寥寥无几,而且面对现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社会大现实似乎就更难以说服孩子了。所以这一点始终是普通家长教导孩子念书时的最大缺陷。
二、 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缺陷

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听得进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他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但许多普通的父母就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系,那他还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给孩子吗,让孩子也一辈子不成功?
我一个大学同学成绩很好,人也很有才气。我见过他父母,父母对他的教育很上心,时时处处都在与他沟通。他们家是南方人,难免精细些,但精细到了一丝一毫都不肯吃亏的程度。在假期结束搬宿舍时为了避免帮女生搬东西他居然连开学报到都推迟了三天。于是男生都来了,就缺他。女生虽然没说什么但提起他都认为他是有意不来的。他是省力气了,但另一件事却费力气了:他在追求班里一个女生时让人劈头盖脸就给拒绝了。也怪他不走运,恰好那个女生是个大侠性情,最看不上这一号人。所以即便后来他围着那女生跑前跑后人家还是说了:“不用装了,你以为把马甲脱了我就不认识你了?”这叫栽的一个惨啊,不知道那当妈的怎样想她教育宝贝儿子的方法,她可是精打细算一辈子啊。
发表于2012-02-06
其实为人处事这方面教育的缺陷主要体现为:1.重小利;2.不善交往;3.做人做事缺乏技巧。

重小利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意见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善交往也是一大问题。父亲母亲自己本身就不善交往,甚至是不喜欢交往,孩子在生活中根本无从观察人际交往的细节和正确方法。

像我父母就不喜欢和人交往。除了单位里的两三个同事以外,他们不和任何亲戚朋友来往,见了领导也是绕着走那一类的。我印象中我们家几乎没有人来过,我爸也从来不到外面喝酒,我们一家三口仿佛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如果这世上真有世外桃源呢我想我们家还真就算一个。不过这所谓的世外桃源让我也形成了习惯:在学校只和一两个同学关系好,跟老师就像两个世界的人,从不深谈更不亲近。即使有一次我破天荒地想请同学来家里玩也被我妈拒绝了:嫌麻烦。你想,这种环境中我能知道人际关系为何物?所以上了大学我就感到比别人落后了,不得不花了很多时间来补充学习这种能力,以致于当我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时已经比别人晚了好几年,可悲啊。


发表于2012-02-06
我公司副总为了培养女儿的社交能力经常把她带在身边,参加公司的活动、聚餐、旅游。他女儿才5岁但和我们这些大人都能说上话,非常招人喜欢,而且一肚子的心眼比同龄的孩子不知强了多少倍。这恐怕就是早打基础的收获。
还有就是做人做事的技巧问题。有不少人,人品朴实厚道,专业技术也不错,可就是一直没上去,这些人大部分是由于做事缺乏技巧。我一个朋友技术不错,原单位破产倒闭后又自谋了一份职业,收入不高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负担很重。于是他把自家的楼房出租了自己搬到平房去住以补贴家用。可就这样每次朋友聚餐他都抢着买单,而且拦都拦不住。过节时谁要送他一点小礼之类的他都会两倍、三倍地还礼回来。他心眼是真的不错所以交际中花了许多本不该他花的钱。要是经济条件好也就算了,讲个仗义大家也都觉得他够哥们,可他自己都捉襟见肘呢,这一下更困难了。老婆也埋怨他,孩子上学也紧张,有时候还要借钱。可他对单位领导却从不这样热情,所以干了一辈子还是个普通工程师。他孩子虽有时也对他不满但做起事情来却和他一模一样,经常花了力气不讨好,干事倍功半的事。但这也怨不得孩子,他在生活中从来就没看见这些做事的技巧方法在哪,让他怎么学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