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茅山福地 盘点江苏最负盛名四大风水景点

发表于2013-07-04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把南朝江南佛教的兴盛和旖旎如画的风光,描绘得美轮美奂。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也促使江浙一带占卜行业的发展。至今,还有很多人来江苏旅行,不忘去这些寺庙祈福。在江苏,最富盛名的灵验风水地点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一、南京鸡鸣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鸡鸣寺,建在背湖临城,浓荫绿树的鸡笼山上。鸡鸣寺原称同泰寺,是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建的。其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是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梁武帝也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此寺为僧,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现存施食台既是当时遗迹。

发表于2013-07-04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后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不久又改称圆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至明初时,这里只乘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加以拓展,题额为“鸡鸣寺”。后经历代扩建和修缮,寺院的殿堂楼阁、亭台房宇,灿然一片。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匾额。

发表于2013-07-04

民国时期,郭沫若曾到此求签,1946年6月20日上午,郭沫若身着白绸大褂,摇着折扇来到了鸡鸣寺。观赏了一回湖光山色后,踱入正殿,便径直走到签筒前,求了一签。签为第三十五签,上中,内云:衣冠重整旧家风,道是无功却有功;扫却当途荆棘碍,三人共议事和同。解曰:家宅人口,全赖人功。求名迟迟,病保无凶;婚姻中变,媒妁相从。田蚕大熟,谋望未通。郭是何等人,当然全明白。据说在场的记者听到郭沫若连说好几句“没意思!”第二天京沪各大、小报纸相继刊登了这条消息。1946年6月21日《文汇报》以为和平着急郭沫若求签为题,发表了专记。

发表于2013-07-04

大家均奇签语之妙,竟如此切合时事,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天意?“衣冠重整旧家风”句,是指抗日战争胜利;“道是无功却有功”句是讲郭沫若对抗战的贡献;“扫却当途荆棘碍,三人共议事和同。”句,则指正在进行的国共谈判。当时的新闻媒体多谓之“三人会”。即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徐永清、中共代表周恩来的和谈会议。事后有人说:签的解文,可能是讲郭沫若个人的家庭生活,难怪郭连称没意思。

发表于2013-07-04

二、无锡南禅寺

南禅寺有一座七级八面,高43.3米的古塔。传说是为了制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湾与运河的交会处。 据《南禅寺记》记载,在北宋雍熙年间(984-988),有僧持钵而来,走进庙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发现寺壁上有该僧的影子,人们信以为佛,建造佛塔,并到苏北泗州接来了三尊佛像。明代进士无锡人张思安在《南禅寺重修塔碑记》中说:“院之西有溪,曰‘梁溪’,溪之脉与惠山第二泉通。父老相传云:昔有巨蛟蜿蜒其中,每天地晦暝,辄兴风雨,喷腥涛,居民震怖,商贾怀忧。雍熙中,有异僧驻锡于兹,谕于众曰:苍龙在耳,宜建浮屠(宝塔)以镇之,则蛟自潜,民安业矣。”这些传说使南禅寺名声大振。到了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赐塔名为“妙光塔”。

发表于2013-07-04

在无锡,算命的和想算命的都会去南禅寺看看,南禅寺的步行街有个“香烛一条街”一眼看去,都是香烛解灾佛具用品,其实,这些店铺里都有给人算命的,有几家年轻且精神一点的算命人士还到了笔记本电脑时代。

 

发表于2013-07-04

三、镇江句容茅山

茅山被称为道教的第一福地,山水相连,山得水而灵,水因山而秀,山因树而丰满,树依山而茂密,苍郁的树木,奇特的怪石,陡峭的崖壁,静幽的溶洞,形成一股秀丽奇妙的风格。茅山道观初建于西汉,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茅山素有三宫、五观、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的名胜美景,搭配自然,相得益彰。

区内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福宫(顶宫)、乾元观、华阳南洞、金牛洞、八卦台等。九霄万福宫简称九霄宫、顶宫,坐落于大茅峰顶,其建筑群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至首。每到香期,这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织,是旅游及朝山进香算卦首选之地。该宫始创于西汉年间,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21处重点道观之一。这里传统的香期庙会,神秘的道教仪式,已在海内外众多虔诚的香客、游客中流传开了“游灵山福地,交人生好运”之佳话。

 

发表于2013-07-04

观音石后有一土墩,即郭仙墩,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占卜师郭璞的衣冠冢。郭璞生于公元276年,卒于324年。在他30岁那年,西晋灭亡,司马氏仓皇南渡,在金陵建立了东晋王朝。但郭璞并没有出现在逃亡的路途中。他“因卜”,早几年前就“避地东南。”连这么大的社会变故都能预测到,难怪史书上说他“精于算历”了。

发表于2013-07-04

东晋名相王导很看中郭璞的才华,力请他出任参军一职,后升为尚书郎,并与东晋重臣庚亮、温峤同朝。他在母亲生病期间,辞去官职,在家尽了几年孝道。回朝后,被枭雄王敦聘为记室参军。但这次出山,却最终导致了他的丧命。

发表于2013-07-04

文化史上,历来就有“魏晋人物,唐诗宋词”一说。魏晋六朝时代,名士的生活态度极为推崇飘逸风流、悟道任诞,后人对此大为景仰。郭璞也然,他“素性轻易,不修威仪。嗜好酒色,时成过度。”

他的朋友干宝看到他如此处世,诚恳地劝诫他,“此非适性之道也。”可郭璞自有他的生活哲学,他从容地告诉他的朋友:我的命运自有它本身的期限。我还惶恐在这些有限的日子里,不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你怎么能把酒色看作是忧患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