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9页

主题: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

发表于2008-05-30
阿成
    男,原名王阿成,生于1949年,山东博平人。曾当过司机、工厂干部、编辑。著有长篇小说《马尸的冬雨》、《扭捏》、《咀嚼罪恶》等,中短篇小说集《年关六赋》、《胡天胡地胡骚》等,随笔集《哈尔滨人》、《春风自在扬花》、《胡地风流》等,英文版小说集《良娼》,法文版小说集《空坟》等。其中《年关六赋》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良娼》获1991年东北三省优秀作品奖,《东北人,东北人》获1992年黑龙江政府文艺大奖。创作以短篇为主,还有《精神》、《运气》、《赵一曼女士》、《风流慷慨过流年》等多篇小说。现在哈尔滨《小说林》编辑部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于2008-05-30
   阿城
    男,姓钟。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就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个人越过“代沟”成为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重返北京。1979年后,曾协助父亲钟惦棐撰写《电影美学》。从马克思《资本论》、黑格尔《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在与父亲的切磋研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
   阿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表,便震惊了文坛,先后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发表于2008-05-30
阿来
  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从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八十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著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现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
发表于2008-05-30
巴金
  男,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生于1904年。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创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抗战爆发后,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很有艺术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解放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发表于2008-05-30
毕淑敏
   女,1952年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该作被誉为“新体验小说”代表作,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发表于2008-05-30
冰心
   女,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广泛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战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独特风格。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还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其作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附冰心:大海的女儿)
发表于2008-05-30
曹禺
  (1910一1996)男,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广泛参加国内外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创作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一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发表于2008-05-30
陈染
  女,1962年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独语人》、《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风口》,以及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散文集《断片残简》等。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根据她的小说《与往事干杯》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陈染文集》1-4卷于1996年8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2008-05-30
陈忠实
    男,1942年出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现在陕西省作协任职,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发表于2008-05-30
谌容
  女,1936年生于汉口,祖籍四川。幼年曾在成都、北京、重庆上学。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上大学,毕业后当过俄文翻译、音乐编辑和中学教员。1979年以后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散淡的人》、《送上一束夜来香》、《懒得离婚》等。《人到中年》和《太子村的秘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到中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国内外反响强烈,获誉极高。另著有长篇小说《人到老年》等。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9页